概述:进入八月以来,冷热价差逐步拉开距离。就上海市场而言,2021年7月30日时冷热价差为450元/吨;截止发稿,目前上海冷热价差已经扩大到790元/吨。一般而言,冷热价差在500-550元/吨之间处于合理的状态。那么,价格是所有信息综合反应的指标,造成目前冷轧强于热轧的局面原因是什么呢?笔者将从供需基本面出发,解读上海冷热价差运行的“套路”。
Mysteel统计,7月上海热轧4.75mm全月均价为5795元/吨,上海冷轧1.0mm均价为6291元/吨,其冷热平均价差为496元/吨。截止发稿,8月27日,八月上海热轧4.75mm均价为5735元/吨,环比上月价格下降60元/吨;上海冷轧1.0mm均价为6375元/吨,环比上月价格持续上涨84元/吨。八月冷热平均价差为640元/吨,环比上月价差拉开144元/吨。从下图上海冷热价格走势图,显而易见冷热价差整体呈现持续拉大的趋势。
从钢厂方面来看,根据Mysteel钢企冷热产能利用率调研数据看出,2021年8月20日之前,冷轧产能利用率是低于热轧产能利用率,可以间接证明七月份钢企冷轧生产积极性程度不如热轧。
从冷热轧实际产量来看,调研样本2021年6月国内生产热轧商品卷为1358.97万吨,7月产量为1614.02万吨,环比增长255.05万吨,环比增幅18.8%。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,2021年6月中国冷轧薄板产378.8万吨,7月产量为350.4万吨,环比减少28.4万吨,环比减幅为7.5%。
综上所述,能得出钢企生产热轧的积极性远高于冷轧,这也是八月份冷轧供应要紧于热轧的重要因素。
是什么原因让钢企7月份生产热轧积极性这么高呢?其中最根本原因是7月份生产热轧利润要高于冷轧。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估算,热轧到冷轧加工费大约为500元/吨。上文提到7月份上海冷热价差均价为496元/吨,这表明生产冷轧利润是远不如热轧的。少数需要靠外买热轧基料来轧制冷轧的独立轧钢企业,生产利润基本处于倒挂的状态。
从国内下游需求来看,目前无论是冷轧还是热轧表现还是不尽人意。就汽车行业来看,缺芯问题还没得到一定效果的解决。根据下图Mysteel上海冷热轧库存样本调研数据,显而易见两个品种去库表现都不理想。
从出口来看,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,2021年6月热轧板卷总计出口114.31万吨,7月总计出口90.33万吨;7月出口环比减少23.98万吨,环比减幅20.9%。而冷轧6月份在出口方面,表现亮眼,6月冷轧薄板出口总计31.59万吨,环比上月增长11.8万吨,增幅59.7%。7月份出口总计24.47万吨,环比上月减少7.12万吨,减幅22.5%。虽然7月份冷轧出口减量,但从下图能够准确的看出其实7月份的出口量还是处于一个高位。
6月份和7月份冷轧出口增长亮眼的重要的因素是:自2021年8月1日起,取消部分产品出口13%退税,其中涉及比较多的主要是冷轧、镀锌品种。钢厂和市场商家纷纷赶在政策落地前,优先出口订单。因此,政策导向因素,使得冷轧在6月和7月出口表现强势,从而使得国内供应资源相对偏紧。
心态方面,从上文上海冷轧库存走势图,显而易见,7月份需求并不是很理想,这也导致商家的心理动态并不是很乐观,8月期货预定相对谨慎。在实施取消退税政策之前钢企又以出口单优先,这也导致8月商家到库资源存在打折现象。
运输方面,为了优先保障出口订单,港口以出口船只优先,然而7月末上海受台风“烟花”影响,8月又受疫情影响,导致8月压港现象严重,资源到库速度变缓。
其他方面,8月钢厂资源结算成本高企,以鞍钢为例,上海冷轧市场结算价为6500元/吨。资源方面,主流钢厂鞍本钢陆续落实9月冷轧线月份冷轧资源供应或将依旧偏紧。
综上来看,市场目前仓库存储上的压力比较小,后市资源供应偏紧预期继续存在,这一些因素综合导致8月份商家挺价意愿较强。
8月上海冷热价差不断拉大的最主要的因素是:冷轧整体供应较热轧偏紧;冷轧价格较高,利润可观。
当然,根据Mysteel的调研数据也显示,整个8月钢厂冷轧无论是开工率还是产量都是高于7月份,整体国内供应将呈现回升趋势。同时,即使9月鞍本钢检修计划执行,上海资源总体流通会较紧张,但是也不排除其他钢厂低价资源会流入上海市场。
综合来看,上海冷热价差目前高价差水平难以持续维持,一旦上述所提及市场供应开始加大,而需求拐点仍未来到,那么其价差运行终将回归合理水平。